上海青足联赛改名,人才链串起全国。

直播频道:

在一个阴沉但并不压抑的周末天色里,上海市民体育公园·足球公园显得热闹非凡。来自各区各队的小球员、教练和家长们齐聚一堂,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期待和光明。像老汤这样的父亲,更是感觉这次比赛与众不同。

他观察到,这次比赛的场地、装备以及裁判配置都显得特别正规,这让他对比赛的专业度有了更深的认识。此外,他也很欣赏赛事组织者对家长的尊重,比如部分赛场配置了观众看台,满足了他们为孩子加油的愿望。而且,比赛的规格之高也让他印象深刻,尤其是开幕式的专业范儿,让他觉得孩子能参与其中是一种荣幸。

2025年长三角青少年足球联赛和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联赛的揭幕战就在这个周末的12日上午举行。特别是全新改名的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联赛,它强化了“精英组-提高组-普及组”的三级联赛体系特色。今年,沪上158支不同水平的青少年足球队伍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共进行了815场比赛。

赛事现场的简餐布置也为参赛选手、教练和家长们提供了饮食保障。这场赛事并非只是简单的比赛,它是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有关部门联袂通过足球青训探索长三角体育一体化战略的重要一步。这样的联赛不仅方便了更好的衔接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主导的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也为了让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更好地看到中国足球的希望。

五年的积累,精英青训已到收获期。在12日的比赛中,退役多年的老将与由多达32名10岁小将组成的队伍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时光胶囊友谊赛。即使老将们在比赛中遭遇了挑战,但他们依然为赛事平台挖掘出的足球好苗子点赞。他们认为,现在的上海踢球孩子的数量虽然比不上他们那个时代的专业体制,但比赛的质量和数量都凸显了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长期以来,中国足球青少年训练、比赛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上海改革了原有体制内一家包揽的传统模式,引入了市场思维,激发了职业活力。目前,全市已建成32个市级青少年足球精英训练基地,实现了16个区全覆盖。这些精英基地不仅解决了训练水平提高的问题,还构建了全市青少年足球统一的交流平台。

以赛事更名为契机,上海市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联赛升级为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联赛。赛事定位更加明确,发展阶段更加突出。该赛事为所有类型的队伍提供了参赛机会,无论是学校代表队、体校代表队还是社会青训机构代表队、职业俱乐部青训梯队都可以报名参赛。参赛机构数量逐年攀升,累计向国少队、国青队输送了62名球员,其中85%来自体教融合培养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由三省一市联合举办的2025年长三角青少年足球联赛也在同一天揭幕。该联赛的举办是长三角体育一体化战略的又一次创新探索。同时,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体育方面一直坚持多元化发展模式尤其是在足球青训方面更是如此。上海的青少年人才培养模式既包括传统体校办训、体教融合办训还重视激发社会力量的市场活力。

随着职业顶级俱乐部的引领示范效应以及本土人才的持续闪光新锐力量的逐步上位上海的青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文化最交融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国足球发展的重要阵地。2025年长三角青少年足球联赛的全新亮相正是长三角体育一体化战略的又一次创新实践。

上海市足协秘书长林毅认为长三角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的举办不仅是技艺的切磋与交流更是区域协同发展、资源共享的生动体现。他期待通过这样的平台让长三角的青少年球员在竞争中成长、在合作中进步共同为中国足球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未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将继续推动建立“角逐未来”长三角青少年三大球联赛体系助力长三角区域青少年体育协同纵深发展。这样的赛事不仅提升了青少年的运动技能更锤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新闻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