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吧在4月10日播报了一则新闻,关于艾克森的退役。在讨论这一事件时,《济南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指出中国足球正在告别“初代归化”时代,然而对于如何有效利用归化球员,中国足球却仍缺乏明确的“说明书”。
北京时间4月9日,35岁的艾克森做出了退役的决定,这标志着他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句号。他的退役也象征着中国足球在金元时代推动的首轮归化浪潮正在逐渐落幕。像阿兰、费南多这样的球员,在上个赛季结束后便离开了中超联赛,目前均没有找到新的球队。而洛国富则在2024年宣布了自己的退役计划,高拉特则在完成归化后,甚至没有代表国足出场过一次便选择了退役。
这些球员曾经被寄予厚望,是中国足球冲击世界杯的重要力量。然而如今看来,这一豪赌似乎已经化为泡影。中国足球至今仍未找到合理使用归化球员的方法。从数据上看,艾克森或许是中国足球归化球员中最有回报的一位。他为国足出场19次,贡献了4粒进球和3次助攻。但遗憾的是,由于他在完成归化后已处于职业生涯的末尾,艾克森并未能成为改变中国足球命运的关键人物。
同样的命运在阿兰、高拉特、洛国富、费南多等球员身上不断重演。他们都是以外援的身份在中超打出名堂,在金元足球最鼎盛的时期开始启动归化程序。当他们终于具备为国足出战的资格时,却因为种种原因,在混乱的氛围中逐渐消失在中国足球的舞台上。
这次的中国足球归化尝试,无疑是一次冒险。以艾克森为例,他在效力海港队时年薪约为500万欧元。完成归化后回到恒大,他的年薪涨至约800万欧元。虽然他的“户口本”优势让他的职业生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长,对于他来说这是一次值得的选择。然而,从整体上看,这却是中国足球一次失败的尝试。
在归化战略启动之初,各方尚未制定出完整的计划。投资人出于增加外援的角度投入巨资,但国家队却因为种种问题未能明确思路。这最终导致的是混乱与争议。尽管国足纸面实力有所提升,但在球场上的表现却是自我否定与批判的极致。
就当前的中国足球环境而言,归化球员依然是短期内提升球队实力的最有效手段。然而,要将这一设想转化为现实成果,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拥有完善的顶层设计,以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显然,目前我们还没有建立起这样的体系。
中国足球的归化策略更多是在中超内部挖潜。由于居住时间等限制,大多数球员在达到归化条件时已经过了职业生涯的巅峰期。此外,球队始终没有建立起成熟的体系,教练组的态度也不统一,这使得归化球员的存在变得相当尴尬。我们现在还有塞尔吉尼奥这样的归化球员,未来还会有更多。但这项工作不能仅停留在个人层面,我们需要找到归化球员的“说明书”。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我们需要经验,更需要智慧。